故事的高潮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索尼sony xz1 故事的高潮

故事的高潮

2024-07-15 18:2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索尼compact系列现在已经作古,这个系列历来具有两个大特点,一是小尺寸,二是旗舰配置,这两点的结合,让这个系列每次都能收获获得了不少关注。

        这个系列中的第三代,z5compact也是我入坑日系的起点,作为前z5c柠檬黄用户,深感小尺寸之便利,索尼旗舰之设计与做工,以及小尺寸和810带来的巨大的发热量,当时没有被劝退也是不可思议。之后的2018年入手了xc墨黑,看到了水桶级别的体验,也看到了索尼的自愿倒退。

        两台代表的是两个方向-设计与实用,消费者并没有理睬,之后的2017年索尼掏出了两者的结合,也就是本次评测的主角 xz1 compact。

 

       Stage1 外观

       与2017年的许多旗舰一样,xz1系列均采用了高通骁龙835作为其核心配置。本机配备了4GB内存与仅32GB的存储空间,并没有第二个SKU,日系机的传统艺能了。

正脸

       正面采用16:9屏幕比例,是全面屏时代前的主流比例,屏幕材质为传统的LCD,为1440*720,4.6寸的大小,反映到观感上是319ppi,比苹果定义的Retina标准稍低,不过只有要不近距离看应该不会有多大的困扰。

       额头上的听筒与下巴上的扬声器孔组成双扬声器,且为前置,不会发生横屏抓握遮挡扬声器开孔的尴尬场景。前置为8mp的122°广角相机,是相当罕见的功能,拍摄vlog时可以更好的收住周围的景色,不过索尼的算法堪忧,拍摄效果不佳让人几乎没有使用的欲望。

       手机的后部是一整块玻璃纤维的材质,且与手机的左右边框一体,略微高出手机的前面板,起到保护作用,不过在掉落之后有几率会导致与前面板突起的一块脱落,显露出原本的黑色材质,看起来相当强迫症。

       手机后部的设计看起来与先前评测过的夏普Rcompact相似,后置相机均不突起,闪光灯摆放在相机右侧,不过相比Rc多了激光对焦与RGBC传感器。手机正中是docomo的logo,docomo大概是日本唯一一个强迫在机身上印logo的运营商,原本在这个位置的XPERIA只能委屈的放在下面,而且相当暗淡,NFC的位置均在手机logo的正上方的中轴线上。

右侧

       

左侧只有一个卡槽,这是打开后的情况

手机的侧面非常简单,右侧从左往右看是拍照键,带指纹的电源键,音量键。,左侧是可以手动插拔的卡槽,内部有防水的橡胶圈,拔出可以看到一个SD卡插槽,而sim卡槽则还需拔起一个小拨杆。左右边缘做了相对舒适的圆角,但四周尖锐的棱角却在单手握持的时候戳中掌心,很不舒适。

       手机的顶部与底部是铝合金制造的中框,维持整体强度,与前面板和后盖突出,起到保护作用。在顶部可以找到相当先进的3.5mm耳机孔,以及一个降噪麦,底部则是TypeC接口与一个收话麦。

       如果让我总结这手机的设计的话,可以用锐利与精致来形容,这也是索尼移动一直坚持的设计思路,从实用度或设计两个方向看,设计的倾向会更大一点,但在手机圈,设计与实用衡量,应该偏实用,这也间接导致了索尼移动的失势,由大众变成了小众。

 

       Stage2 屏幕

        720p60hz 4.6寸,这个参数到这代传了4年,没什么好说的。

        这个东西最低亮度空载居然只有185mw,最大亮度下功耗为1088mw,从最低到最高只相差0.9w,是一个相当惊人的结果。日常50%亮度下仅为320mw,相比正常同时代机型mix2的0.9w低了不少。

        为了更合理解释屏幕的功耗,这里按系统亮度条的百分比测定的整机功耗(无后台+飞行模式), 这几台机子都是lcd,除了pixel2是三星的amoled,保证都是白底。

实测结果

可以看到这几个都不是线性关系,理论上亮度与功耗应该是线性关系,像这样

这里借用anandtech的图表示

但是这么测与实际体验挂钩,毕竟是肉眼看亮度而不是机器看。可以看到xz1c比用lcd的其他两台在各个使用场景下都省电不少,基本和amoled差不多,而pixel2在75%以下是pwm调光还有ppi折损,并且怀疑亮度曲线设置不合理,体验还是xz1c好。

最大亮度477nit,比上代低了不少,但是同时代可以接受,不过低温下拖影相当严重,进入x系列后索尼日常。可视角度没有任何问题,黑边也相当窄。工字屏在这代消失了,可喜可贺,可喜可贺。

显示风格和z3c上超高亮度的大冷屏,z5c上的工字小下巴冷屏,xc上亮度最高但有点偏红(可能是老化,不过也是大蓝屏)的风格相比,这代可以用平淡无奇来形容,这是好事,在设备与设备间使用切换的时候看到的颜色不会一会过饱和一会发白。

但是索尼的传统艺能不能丢,也就是丰富的色彩选项

一共提供三个设置选项:色域和对比度、白平衡和视频图像增强

三个选项

色域和对比度是很常规的调整:专业模式(sRGB)、标准模式(特里魅影移动技术)、超逼真模式(超失真模式)

白平衡:提供屏幕三色的白平衡,不建议调整,调整的代价便是降屏幕亮度

视频图像增强:X-Reality for mobile

建议标准模式+开启视频增强,毕竟索尼这些设置就是只为了讨好眼球的,超装逼模式和A屏一样艳丽,看起来相当不习惯。

 

        Stage3 系统与使用

        这次拿到的机器还是安卓9,还是较为罕见的日版固件,国内由于各种各样渠道的问题许多日版被刷成了港版,由于日系机NFC加密的原因,刷成港版固件后导致大部分日版刷港版机器NFC用不了。

        NFC这个功能还是很重要的,虽然索尼即使是国行也没有本地化,但是像beam、NFC连接蓝牙设备这些功能还是挺有用的。

接下来回到正题

        2017年中发布的xz1系列搭载安卓O系统,但由于发布时间的问题让它只有一个大版本更新,没有搭上安卓Q的快车,而且索尼的安卓9也仅仅只是9而已,ui层面的变化相比5.1时代约等于0,安卓的小药丸手势也没了,不过即使再怎么缩的派也比奥利奥分量大,安卓9的强大优化意味着这个东西还可以继续钉几年。

        很常规的有Xperia助手这种东西,存在感低到很难察觉,细看也没什么用(

        如果说H2OS是毛坯房,那么索尼系统就是露天帐篷,还是会漏雨的那种,

        不过即使是露天帐篷打理一下也是可以住的,禁用掉大多数运营商软件,然后把谷歌套件丢进小黑屋,以后要用再开;下个启动器,docomoUX就是一坨*,索尼自带的启动器还是安卓5的风格,之后整理一下主界面,调一下dpi,就可以住进去了。

 

       * 随着日版解锁方案的流出,这类机器可玩性高了不少,不过门槛太高(指解锁付费)便不纳入考虑范围之内。*

 

        如果说买rc是馋屏幕,那么xz1c就是图续航和拍照(?)

        我拿到的机器电池损耗至2400mah,平时插卡使用,日用可以亮屏8h和待机8h,是两个多Rc的水平,比所有同代旗舰续航都长,相比现在主流也不落下风。

日常情境下,开4g网刷着网页,整机平均270mah,折算1.1w,纯网页浏览时间可以去到9h。游戏时则是单纯的soc吃功耗,系统再怎么优化也改变不了硬件差的事实,得益于仅720p分辨率渲染,总体功耗不算太高,只是偶尔划划水,支撑个一天不是事。

        日常使用时,Rc可以利用120hz的屏幕,使用时是轻快,刷流媒体不输现在的旗舰,但是到了大型负载下,比如打开国内的毒瘤软件,就会卡顿明显,只有等到所有资源加载完才能勉强使用,滑屏也只能跑到50fps,而且还突发卡顿,原因是660的带宽只有835的一半,且使用emmc5.1闪存。

        而xz1c保守的屏幕配置带来的低带宽需求可以保证ui合成满帧,旗舰方案带来的ufs2.1保证了应用启动速度,可以用一个稳字形容,不过保守的屏幕配置体验并不好,720P一听就劝退,60hz也落伍了,更别提什么非线性动画,体验相当憋屈。

       这两者堪比硬币的正反面,备用机我会选Rc,主力机我会选xz1c。

       不过旗舰方案是xz1c相比Rc的决胜关键,xz1c有更强的CPU性能,GPU性能,更好的拍照,更长的续航,更快的闪存等等等等,保证了他的使用寿命一定比Rc长不少。但其仅有32GB的存储就好比是坏了一锅粥里的老鼠屎一样恶心,下个微信,QQ,再来几个社交软件,过两个月就可以看到存储告急的通知,如果是想捡来当主力体验的话,xz2c与R2c会是更好的选择。

       什么,你说游戏,这机器存储大小只允许你放一个游戏,而且soc与屏幕贴贴,比iPhone双层主板还过分,而且这么小的屏幕还有人玩游戏,不会吧不会吧,说着打开了皇室并放歪了迫击炮。

      

       Stage4 摄像

       硬件是第二代imx400(xzp-xz1-xz2-xz3),f2.0,1/2.3的底,当时最大;21mp,手动最大只可调19mp,1.26um单像素面积。

        取景范围稍广,为75度,不支持ois,但有相当强力的eis,按下对焦与测光都非常快,支持8倍数码变焦,拍照体验可以用所见即所得来形容,暗处拍摄时取景框从对焦到下杂色噪点,取景框里的初步涂抹,然后在成片中被疯狂涂抹。

        在白天下,照片的观感还是可以的,虽然锐化与涂抹很严重,但是解析力做到了pixel2上12mp的水平,不过仅限于色彩丰富的物体,在面对地面的纹理时,通过算法的优化变成了杂色噪点,当时环境偏暗。

pixel2

      

xz1c

  还有像枯树这种线条,能涂抹到看起来像满布了蜘蛛网一样,真是可以啊索尼。

索尼平均

到了夜晚,没有ois,导致了快门策略偏保守,再加上较强的涂抹,直接导致画面崩塌。远处房子上亮着的窗户直接变成了色块,没什么参考意义。

pixel2xz1c

不过在光线明亮的场景还是没什么问题的,解析力发挥的也很完全,但是涂抹还是偏狠

白天

总体表现是索尼正常水平,勉强和同代国产持平,是现在这个价位的平均扫码水平,有拍照需求NEX5R或者pixel2可以考虑一下。

索尼从15年和ip6,s6e的巅峰对局滑落至国产平均,令人唏嘘。

顺带一提,索尼不开放camera2API,没有谷歌相机哦。

*图片压缩的太惨,不影响结论*

 

        总结

        五代目compact取得了性能的大跃进,除了720P之外没什么短板的日常体验,日系经典设计,使其成为了自二代目后的另一台水桶机。但水桶并不完美,依旧羸弱的相机,难用的系统,让不少人望而却步。从二代目的均衡水桶选择性修补,每一代改进的大体相同,导致了短的地方还短,长的地方还长,留下来的水也越来越少,越倒越漏,最后重新拿起手上的R后犹如拨云见日,茅塞顿开。

        但是呢,同尺寸下你也没得选,厂商给你的是胡萝卜还是炸弹你都得要,之后小屏旗舰(65mm)这个选择在845后彻底断代也令人唏嘘。

        如果把这个系列比作故事的话,z3c的爆诞是故事的第一个高潮,那么经过两代积累下来的xz1c则是故事的第二个高潮,时间并不会给人以驻足的时间,很快来到了故事的终章——R2compact。

        最后

        我从18年关注到现在,入手过三次这机器,第一次是在19年初,当备用机用,mix2和这个的结合把我整的够呛,mix2只能跑3小时续航,又卡又热,主力机充电时拿xz1c过度,大小屏频繁交替,割裂感严重,于是换了pixel2。

第二次日版车开过来,买了院长套餐3,屏幕残影和不理想的续航让我一度厌恶,借给同学后被他丢了,很干脆

第三次是找了个js买了个仰慕已久的橙色,便是这台

前两次的印象都不好,但还是买了第三台,也是为这个小小的compact情怀买单,才达到了别人说平均水平

所以二手商品有个体差异,且有不少翻车风险,尤其是在大船以来,组装机横飞的现在。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